首页>名家大师>艺术解读

景泰蓝

      景泰蓝,学名叫做铜胎掐丝珐琅器,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是一种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附在铜胎或是青铜胎上,烧制而成的瑰丽多彩的工艺美术品,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元朝。珐琅,其实是西方词音译过来的,因其是在中国明朝景泰年间兴盛起来,因此命名为景泰珐琅或是景泰琅。后来又因多用宝石蓝、孔雀蓝色釉作为底衬色,而且的发音近似,最后演变成景泰蓝这个名字,后来这个名字广泛的包括所有的铜胎掐丝珐琅。

      北京景泰蓝工艺最初起源于元末明初,至明代景泰年间,北京的景泰蓝工艺已经非常成熟,达到了景泰蓝工艺的巅峰阶段。明代的景泰蓝制品,铜胎的质地较好,多为紫铜,胎体略显厚重,所以,这时制品的造型以仿古的居多,主要仿青铜器所用的彩釉均为天然矿物质料,色彩深沉而逼真。明清时期的景泰蓝制品,大都是供皇宫御用,直到清朝后期才作为商品出现在市场上。如今,景泰蓝已不是只有皇上才配拥有的物件,因其精美,被誉为“一件景泰蓝,十件官窑器”,是值得鉴赏、收藏、送礼的最佳艺术珍品。



      20077月,佳士得拍卖行在巴黎举行了“The Juan Jose Amezaga珐琅器珍藏拍卖,其中一对清乾隆掐丝珐琅胡人像拍出了652.8万欧元(约合人民币6529万元)的高价,刷新了掐丝珐琅器的世界拍卖纪录,将其收入囊中的是著名伦敦古董商埃斯肯纳兹(Eskenazi)。